-
厦门大学EES:固态电池+硅再现惊人性能!
厦门大学EES:固态电池+硅再现惊人性能!锂硅合金具有高离子/电子导电性,被认为是先进硅基固态电池(Si-ASSB)的关键阳极材料。然而,锂硅合金中的高锂含量增加了电池充电期间锂枝晶生长和软短路的风险。近日,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陈松岩、黄巍、材料学院王鸣生团队开发了一种全电化学活性硅/Li21Si5 复合阳极,其结构合理,Li21Si5 和纯硅的比例得到了优化。利用微米级Si氧化层中的缺陷,首先通过快速自发的锂硅合金化反应单独...
2023年12月20日
-
厦门大学团队成功研制拓扑自旋固态光源芯片!
操控光子的自旋角动量实现对光量子态的调制,是量子科技、三维显示、生物成像等领域十分急需的战略性前沿技术。传统方法常需要引入偏振片和相位延时片等光学元件对光源进行相位调控,无法和现有的微电子技术兼容,不利于实现信息器件的集成和小型化。近日,厦门大学半导体研究团队康俊勇教授、张荣教授、吴雅苹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自然-电子学》期刊上发表成果,提出轨道调控的拓扑自旋保护新原理,首次生长出室温零场下本征...
2023年08月03日
-
近室温超导的“镥-氮-氢”长什么样?厦门大学孙阳副教授对“镥-氮-氢”材料的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寻找室温超导体一直是科学界的巨大挑战,其成功能为许多未来应用开辟道路。最近,人们发现了许多在超高压条件下具有高超导转变温度的氢化物,这为实现室温超导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对于实际应用而言,高压条件仍然过于极端。因此,人们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即通过利用硼、碳等轻元素掺杂或替代氢元素,以降低所需的高压条件。最近,Dasenbrock-Gammon等人报告了在近乎室温室压环境条件下,在氮掺杂的镥氢化物中观察到超导现象的实...
2023年08月03日
-
厦大物理蔡端俊、黄胜利课题组在海底光通信新型探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背景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但对海底空间的探索仍处于早期阶段。海底无线通信作为海洋研究的重要手段,不仅在海洋勘探领域,而且在军事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众多技术中, 海底光通信(UOC)被认为是非常具有潜力的下一代海洋探测水下无线通信技术,但海水环境复杂而严苛,对光电探测器件密封性、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海水对于光的吸收也会严重地限制信息的传递。人们发现海水中存在一条蓝光信道,因此...
2023年0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