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副研究员高娜:基于超短周期超晶格AlN/GaN的深紫外短波光发射调控
近年来,全球新冠感染疫情对人类生命健康和国民经济造成重大威胁。深紫外固态光源由于具备快速消杀、寿命长、体积小、不含汞等显著的性能优势,为研发高效便携的抗疫利器提供技术保障。然而,受当前研发水平所限,绝大多数消杀用途的深紫外光源工作在260~280 nm波长,对人体皮肤组织产生一定的穿透性。最新的研究发现,当使用波长短于250 nm的远紫外C区光线时,既能高效地灭活病原体,又不会穿透人的皮肤和眼睛,可以作为病毒消...
2023年03月03日
-
我院二维材料与物性课题组在二维材料晶格对称性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二维材料与物性课题组在二维材料晶格对称性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Symmetry Engineering Induced In-Plane Polarization in MoS2through Van der Waals Interlayer Coupling”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Adv. Funct. Mater. 2022, 2202658)。论文第一作者为我院联合培养博士后郑晓明,通讯作者为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及厦门大学张学骜教授、厦门大学吕铁羽副教授与国防...
2022年04月22日
-
杨志林教授课题组在纳米光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我院金属纳米光学研究组近期在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Plasmon-Induced Magnetic Resonan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为题发表于Nano Letters, 2018, DOI: 10.1021/acs.nanolett....
2018年09月29日
-
我院双聘教授侯旭研究团队在Small上发表科研成果
微孔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低的扩散阻力,近年来在能源输送、生物医学装置、废水处理、相分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微孔材料易结垢,机械性能较差,不能自愈,以及可回收性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工业化应用。近期,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侯旭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综合性期刊Small上发表题为“Tunable Microscale Porous Systems with Dynamic Liquid Interfaces”的概念性论文(Concepts),首次提出基于动态...
2018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