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受九江职业大学邀请,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厦门大学九江研究院特聘教授朱水涌,到九江职业大学为师生作了两场精彩的专题讲座。九江职业大学校党委书记熊颖,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明亮等领导班子成员出席,各院部负责同志及师生代表共计500人到场聆听。

6月17日上午,在共产党员讲堂,朱水涌教授作了题为《一堂课的三个层次》讲座。讲座中,朱水涌教授结合自身从教经历,从“大学功能”、高校“内涵建设”、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起源及功能等方面引题,提出大学教师应该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朱水涌教授指出,一课堂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将学生引导到另一个世界,一个知识新世界;第二层次是教授者与学习者处于对话状态,教学世界与求知世界共鸣;第三层次将学生走进科学与人生的境界,引发学生不尽的思索。朱水涌教授认为,教学是一门富有技巧的艺术,一堂成功的教学与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样,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大学教师要用差异化的教学,包容学生的多样化,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要处理好宽松教学与严格教学的矛盾。

6月17日下午,在学前艺术楼音乐报告厅,朱水涌教授为师生作一场题为《文学经典与人类文明》的讲座。朱水涌从“读什么”“怎么读”两个方面展开畅谈,并以《红与黑》、《伊利亚特》以及《红楼梦》三本著作为例,分别从不同角度与同学们分享阅读的方法。他指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书本的阅读仍然具有重大意义。不同的人阅读同样的经典有不同的角度和感悟,阅读经典时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切入,应该深入挖掘其中有价值的东西,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整场讲座,朱水涌教授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他在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信息丰富与集中凝练的融汇中,阐述了文学经典对于时代精神的把握,对于人之价值的塑造和对于人类生存世界的永恒性揭示。

两场讲座,朱水涌教授语言活泼犀利,讲座内容丰富,旁征博引,既有名人典故又有生活实例。朱水涌教授现为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原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福建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国小说学会理事,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厦门大学著名的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