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正文

成果:船舶与海上工程平台减摇

发布时间:2023-06-01 15:03      浏览次数:

一、项目简介

项目提出矢量螺旋推进舵的抗倾减摇技术,研制出满足于面向船舶倾斜姿态调整,特别是针对应用于中小排水量(1万吨至8吨位)的船舶全方位、高效率、快响应、强环境自适应的新型主动式减摇系统;开展船舶减摇内在机理探索,探究矢量推进舵的进动能力与横倾状态参数的内在控制机理与规律;设计与优化多组合、矢量螺旋推进减摇系统方案;搭建船舶姿态以及环境参数传感检测平台;掌握多环境参数控制算法,建立基于环境参数以及环境多参数的高精、闭环姿态控制系统;实现高精度检测与控制方案建立与算法;实现海况环境平台模型搭建与实验,验证矢量减摇系统性能;为后续工程试验船舶上减摇系统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以期全面提升远洋船舶在动、静状态下的姿态控制能力。

二、技术成熟度

基于矢量螺旋推进舵的船舶和海上工程平台减摇方法。新型基于矢量螺旋推进舵的防倾装置的出现,能够极大程度增加抗倾自由度、能够极大程度提高响应速度、能够降低船舶航行的能耗。相比于对现有抗横倾方法进行参数优化和耦合研究,采用新型的螺旋矢量推进抗倾方法,结合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现有研究成果,能够从全新的角度推动船舶减摇技术的发展,静水实验表明安装该装置的船舶其减摇效果可达80.94%,海上实验表明0-5节航速下平均减摇效果为47.32%。经过实验验证,本技术可通过进一步算法优化及机桨配合设计后得以转化应用。

三、应用范围

海上浮式科研平台、科考船、海上重吊船、小型游艇等航速要求较低的海洋运载体的姿态平衡控制。

四、投产条件和预期经济效益

矢量螺旋推进式船舶减摇系统的投产需要完善动力供给问题、螺旋桨设计与

机桨配合问题及姿态预测算法优化问题。投产单位需要具备螺旋桨加工能力与机械零部件加工装配能力。

项目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向高端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海工装备的智能化、装备的自主制造比例。有利于促进福建省船舶平衡动力系统的发展,为研究船舶减摇奠定基础,为培育游艇品牌、建设游艇产业基地创造条件。《福建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邮轮游艇业增加值60亿元、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增加值240亿元,到2020年全省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新型减摇系统的研究不仅会大大促进各个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将会带动旅游业,运输业等发生质的变化,为福建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并系统整体提高福建省船舶的综合竞争力,相对其他减摇系统成本较低,有利于增加产业净收入。

五、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或联合生产,具体合作方式可商议。